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自我挑戰組

建構PM職涯永續發展的數位韌性系列 第 12

Day 12 - 商業分析三部曲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20925/20112421bHRvdhnHZv.jpg

延續前兩篇談到的商業分析師考試, 到底商業分析在幹嘛? 我濃縮了PMBAK最開頭的Domain 1 - Need Assessment, 但感覺也最實用的概念出來做成三部曲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 商業分析的最常使用的觀念, 光是這Part就很值回票價, 因為這樣的 As Is到To Be的架構很常出現在一些分析報告上, 但是不是大家都有理解背後運作的邏輯呢?

首先, 第一步是"辨識問題或機會, 同時評量組織現況(As Is)", 因為無論是待解決的問題或是新的商機, 都還是跟目前組織所處的狀態有關, 所以蒐集資料了解問題根源與認清內外部的環境條件是重要的第一步, 這些內容可以彙整成一份所謂"情況說明書 (Situation Statement)" 作為BA的開頭, 簡而言之就是說清楚遇到什麼狀況?

再來, 第二步就是要"評量組織目標與找出所需要的能力 (To Be)", 因為知道問題之後, 也得先預想要解決到什麼程度, 或是想達成什麼樣的目標? 而方法可能有很多種, 路徑會有很多種, 但"想達到"與"能達到"中間要補上的Gap, 就會是第二階段的重點, 這也是BA很重要的一塊, 就是辨識出"商業需要 Business Need", 而這邊要產出的是一份落差分析(Gap Analysis)

最後一步就是"建議最可行的解決方案", 由於可能同時存在著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但BA要能考慮各種條件後, 提出最合適客戶的解決方案, 又稱為Most Viable Solution, 這樣才能收斂出後續專案要執行的內容, 而不是只是提出一堆選項, 讓客戶或老闆去選擇, 提供選項沒問題, 但最好BA也能提出自己的建議與見解, 這樣才能提高BA本身的價值, 彰顯你有幫客戶或老闆做過審慎的可行性分析啦(Feasibility Analysis)

以上就是簡單濃縮版的商業分析三步驟, 跟各位讀者分享~~~

/images/emoticon/emoticon41.gif


上一篇
Day 11 - 考試分享 - 商業分析師PBA (考試內容)
下一篇
Day 13 - 成就解鎖之有領講師費的公開演講
系列文
建構PM職涯永續發展的數位韌性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